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业教学队伍 > 正文

烹饪工艺与营养教研室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研活动总结

发布日期:2025-08-30

1.新学期开学工作部署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3月1日下午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王红梅主任部署了新学期的主要任务,教研室成员共同参与了讨论。讨论的主要内容如下:关注实习生实习工作、安排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本年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专业实训课程的内容学习、专业申本建设内容学习等。上学期末指导老师已经走访了部分实习企业,仍需要继续保持与相关企业或单位沟通,定期跟进实习进展,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习生能够获得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同时,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从烹饪宴席方案设计与制作、营养餐设计与制作、专业相关创新创业计划书三个类别中选择。本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应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实训课程要突出地方特色,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已经准备了大部分的专业申本建设材料,包括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要共同进行多轮大讨论和学习。

2.烹饪与餐饮管理专业申本大讨论大学习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3月17日上午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研活动和总结会议,围绕烹饪与餐饮管理专业申本大讨论大学习展开。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教研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董国顺书记介绍了学校在准备申本过程中的准备,包括确立办学定位、提高治理水平和办学规模、设置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的专业、优化师资队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研和社会服务以及强化基础设施等内容。陈咏淑副院长介绍了学院在准备烹饪与餐饮管理专业申本过程中的准备事项,该专业必要性充分、可行性达标、发展规划清晰、持续保障有力,不仅服务于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顺德本地区域,还服务于全国各地区的粤菜发展,并且为粤菜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持。陈健教授、陆启光教授、易峥英副处长重点讨论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餐饮业规模持续扩大,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餐饮企业不仅需要厨师,职业本科教育能系统传授烹饪技术和餐饮管理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标准化操作流程,培养成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竞争和运营挑战。

3.烹饪实训室安全管理和教育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4月2日下午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和总结会议,围绕实训室安全管理和教育展开。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教研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高蓝洋副院长指出烹饪实训室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场所,涉及明火、高温、刀具、电器等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确保师生安全,需从制度建设、设备管理、安全教育、应急处理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王红梅主任分别从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设备与环境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和应急处理预案四个方面细化了实训室的管理要求。教研室教师共同讨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包括所有教师和学生需通过安全考试方可进入实训室,师生需穿戴防滑鞋、厨师服、帽子,掌握常见事故(如火灾、烫伤、割伤等)的处理方法,明确教师、学生、管理员的职责,按期进行日常安全检查、设备维护和记录,严格限制非教学时间使用实训室,需申请并登记。本次会议对之后维持实训室管理和教学秩序有重要指导作用。

4.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讨论会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4月23日下午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和总结会议,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展开。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教研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为适应餐饮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饮食市场需求,结合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本次会议围绕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展开讨论,重点优化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及产教融合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与就业导向性。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教学资源与师资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明确培养“懂工艺、精技能、通营养、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强调学生需掌握中式烹调、西式烹调、营养配餐、食品安全等核心能力,同时具备餐饮管理基础。本次讨论会聚焦行业需求与职教特色,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明确方向。下一步需结合会议意见细化内容,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培养符合现代餐饮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5.教师AI培训讨论会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5月11日下午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五次教研活动和总结会议,围绕教师AI培训讨论展开。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教研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餐饮行业的快速应用(如智能菜品研发、厨房自动化、营养数据分析等),为提升烹饪专业教学的创新性与前瞻性,我院组织烹饪专业教师参加AI专题培训讨论会,探索AI如何赋能烹饪教育,优化课程设计,培养适应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参加了多次培训之后,教师集中讨论培训的收获,以下是总结的观点:(1)在教学时可将AI工具纳入课程,如设计不同的讨论主题,培养学生使用AI的数字化能力;(2)可以探索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级AI厨房设备供学生实训;(3)需加强跨学科学习,掌握基础AI知识,与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开发融合课程;(4)关注行业动态,定期参与AI相关培训,避免教学与技术脱节。此次培训为烹饪专业教学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路径。AI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烹饪教育变革的契机,我们应该以开放态度拥抱技术。

6.毕业生事宜讨论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5月28日下午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六次教研活动和总结会议,近期即将迎来2025届学生毕业,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教研室组织老师开展讨论会。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教研室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老师们各抒己见,对往年毕业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结合今年毕业生的具体情况,作了如下总结:(1)确保毕业标准,严把人才培养质量关,核查学分、实习报告、职业资格证书等硬性指标,确保毕业生符合行业准入要求,通过讨论确定更科学的毕业考核标准(如实操+营养分析+答辩),避免“重技能轻理论”或“重理论轻应用”的偏差;(2)对接行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汇总实习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针对性调整之后培训课程内容,如加强预制菜营养评估、餐饮数字化管理等内容;(3)精准就业帮扶,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如餐饮企业、营养咨询、自主创业),分类推荐岗位或资源,通过高质量就业和毕业生满意度,吸引更多生源和校企合作机会。毕业生事宜讨论会是教学质量监控、校企协同育人、学生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通过系统梳理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有助于学生清晰职业路径、提高就业质量,有利于学校更精准培养人才、提升专业竞争力,有益于行业匹配技能人才、加强校企合作。

7.走访“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单位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6月9日下午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七次教研活动和总结会议,走访“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单位广州白天鹅宾馆。

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提升校企协同育人实效,人事处组织学院领导和教研室团队教师到广州白天鹅宾馆开展研学讨论。张志明副书记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概况,以及之后的合作要点,包括编写双语教材、开展科研项目、签订校企合作基地等。陈咏淑副院长介绍了学院制定的现代学徒制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师授课安排等。此外,双方商讨了如何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学徒制学员的在岗实践情况,以及探讨创新校企的合作模式。本次交流肯定了现代学徒制在烹饪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也为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市场化导向。未来将持续深化“校-企-生”三方共赢机制,助力区域餐饮产业升级。

8.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培训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6月27日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八次教研活动,专业教师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培训。本次培训为期2天,采用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程师首先系统讲解了气相色谱(GC)和离子迁移谱(IM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结合专业特色,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食品风味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应用。然后,工程师在实验室进行了GC-IMS仪器的操作演示,包括样品前处理(如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等)、仪器参数设置、样品测定、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全过程。教师们根据工程师的指示进行了实操练习,并且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王红梅主任最后总结道,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引入该技术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前沿检测技术,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也可以此为契机,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科研项目或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9.学期工作总结

烹饪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于2025年7月14日开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九次教研活动,本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均参加了活动,共同讨论总结了学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王红梅主任最后总结道,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指导、专业建设均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课程按教学计划有序推进,重难点突出,理论课和实训课搭配循序渐进、比例合理、内容同步,通过实践反哺理论,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行程反馈闭环。应届毕业生顺利完成了实习,完成了毕业设计并通过了答辩,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高,主要流向餐饮企业、酒店、健康管理等领域。协助承办了2024-2025学年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高蓝洋副院长和冯远日老师指导的学生队伍获省一等奖。面对餐饮行业发展新行情,大家讨论了之后的专业建设改进方向,拓展部分新兴业态的深度案例,如预制菜上下游产业链等;加强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在完成标准菜品制作的基础上,完成“传统菜改良”“跨菜系融合”等创新任务,达到有新意能落地的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深度,目前以“实习+讲座”为主,之后深化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共建实训基地的长效机制。本次会议既总结了本学期的工作收获,又对下一学年的专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