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强技赋能,全家幸福——顺德职业技术大学技能“扶智”与教育“扶志”的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2025-09-04

一、摘要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依借广东顺德为中国厨师之乡、世界美食之都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顺德厨师学院(中国烹饪学院)”的作用,以 “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强技赋能,全家幸福”为宗旨,发动“美的”等校董企业和36家中华餐饮名店等社会力量,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将资助、扶志、扶智、赋能融为一体,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和“百千万工程”,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取得了突出成效,做出了重要贡献。从2018年至今,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10多期,培训学员1.4万多人,获得政府部门支持资金850万元,筹集资金超300万元,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基地15个,被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40多次,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扶贫典型案例,并被点名表扬,职教帮扶贵州台江县受到李强总理视察肯定。

二、背景

帮扶地区面临劳动人口众多,但技能欠缺,就业困难的困境,高职教育具有技能“扶智”与教育“扶志”的独特作用。自2018年以来,顺德职业技术大学面向粤、川、甘、黔、新疆等帮扶地区,瞄准“吃”这一基础民生工程和乡村旅游产业这一广阔市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开展“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强技赋能,全家幸福”为宗旨的帮扶行动,以“走出去,送教上门”和“请进来,习技践能”两种模式,传授“顺德厨艺”,促进帮扶地区人口就业创业和实现“自我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图一:顺德厨师学院培训学员及培训基地发布图,来源顺德厨师学院

三、项目实施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技能“扶智”与教育“扶志”的四个关键,突出四大效应,大力开展“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强技赋能,全家幸福”的帮扶工作,取得突出成果。具体做法为:

(一)抓住授业关键,突出名厨传习效应

通过顺德厨师学院(中国烹饪学院),邀请顺德45名名厨大师(20多名为“中国烹饪大师”)为学校兼职教授,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强有力的传艺授业队伍,吸引和带动帮扶地区人员学习粤菜厨艺。

2018年6月以来,20多次到四川凉山、贵州黔东南,40多次到广东省内湛江、云浮等市县,容桂餐业协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顺德厨师协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等几十位大厨名师,亲临一线,现场传艺,带去新希望,赋予新动能,极大的鼓舞和带动了学员的学习热情和追求愿望,名师传习效应突出。

图二:顺德45位“中国烹饪大师”受聘为学院兼职教授,来源顺德厨师学院

(二)抓住致用关键,突出名店实操效应

与顺德36家“中华餐饮名店”联手建立人才培养基地,以岗位实习+就业模式,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精准帮扶。其中“猪肉婆”、“毋米粥”、“味可道”等头部餐饮名店的老板亲自参与其中,不仅提供名店实操岗位,还捐钱给学员们,支持他们留岗就业,寻求发展。四川凉山州、贵州黔东南州及甘肃培黎学员超500人受益。

图三:学院在台江县开展2022年中式烹调师培训班结业仪式,来源顺德厨师学院

(三)抓住促成关键突出复合效应

“走出去送教上门”。分期分批派出顺德名厨,以“组团帮扶”和灵活组织的方式,进行“粤菜师傅”免费培训,以“学历专业教育+技能培训”模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烹饪技术培训与服务,提升帮扶学员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乡村振兴食材帮扶+乡村振兴产业开发与产品销售”三种模式,进行人才、技术与品牌输出,支持帮扶地区开拓美食文旅产业,以帮扶产业扩大就业。顺职院以名师大厨为代表的组团式连续性帮扶,在贵州台江和新疆伽师取得可喜成效,台江帮扶成果受到李强总理肯定。

“请进来集中学习”。发挥顺职院基地、师资及行业等优势与政府部门协作,组织帮扶地区人员分批来顺德“粤菜师傅培训示范基地”进行免费集中培训学习,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需求大、名店多、影响力大的优势,推动帮扶学员在大湾区高质量就业,积累经验和资金后回乡创业,带动就业。从2018年至今,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10多期,培训学员1.4万多人次,复合效应突出。

图四:“送教上门”厨艺培训活动在四川凉山州金阳县进行,来源顺德厨师学院

图五:四川凉山金阳县学员来学院开展厨艺培训,来源顺德厨师学院

(四)抓住保障关键,突出机制效应。

紧紧抓住“粤菜师傅工程”、“百千万工程”、“东西部协作”等政策制度,发动“美的”等校董企业和36家中华餐饮名店等社会力量,强化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建立“政、校、企、协”联动机制,得到地方政府和主要领导的

大力支持,广东省人社部门前后拨款850多万元给予支持。在粤、川、黔、甘、新疆等地建立了10个“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及9个顺德厨师学院分院,依托这些基地,实施“帮扶食材+顺德厨艺+产业开发与产品销售”模式,提升产业帮扶成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其中,携手广东优食坊餐饮集团与黔东南雷山县属国有企业合作,按2 : 8比例,注册一千万元成立公司,创办蒸领鲜“百千万工程”示范店,实施“百店连锁”计划,联合采购黔东南优质食,材延伸产业链,促进“链式”就业,成效更突出。

图六:蒸领鲜“百千万工程”示范店开业仪式,来源顺德厨师学院

四、成效

(一)“扶智”与“扶志”,受益广质量优

瞄准帮扶需求,多方合作,久久为功,把扶贫同扶志、扶智、赋能结合起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发挥自身(中国烹饪学院)基地、人才和世界美食之都的品牌优势,与中华餐饮名店联手培养和培训了一批有技术,会管理的厨艺人才,解决了大批就业问题。2018年至今,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10多期,培训学员1.4万多人次,帮扶人员全部实现就业,其中70%在餐饮行业工作,周干林、王正亚、海来普铁、俄底洛则等是典型代表。同时,筹集各类助力资金超300万元,在粤、川、贵、甘、新疆等省区建设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践基地15个,培育了一大批“粤菜师傅”,结出丰硕成果。

(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誉为“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学习强国、中青报等央媒和今日头条、南方+、网易等主流网媒发布稿件100余篇(其中,国家级40篇)。

图七:学院《“美味”的扶贫》入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来源顺德厨师学院

(三)收获了多项成果

国家级:全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教育部“粤菜师傅”职业教育扶贫模式典型案例、教育部第三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案例、教育部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全国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协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2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项目、2023年教育部“乡村振兴你我同行”短视频典型案例、2023年“粤顺厨”志愿者服务队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9项;

省级:广东省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优秀单位、广东省“校地共建 实践育人”计划首批结对单位、2022年广东省灯塔工程精品项目、2022年广东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项目、2023年广东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项目、2023年广东省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示范项目以及优秀团队等13项。

五、经验与启示

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开展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需求,取得技能“扶智”与教育“扶志”的突出成效,主要发挥了四大优势:一是依借广东顺德为中国厨师之乡、世界美食之都的资源优势,二是充分发挥“顺德厨师学院(中国烹饪学院)”的作用,三是发动了“美的”等校董企业和36家中华餐饮名店等社会力量,四是借助“粤菜师傅工程”、“百千万工程”、“东西部扶贫协作”等重大政策机制,与政府部门密切协作,在广阔的帮扶实践中,提升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准度和成效率,既解决了帮扶人员的就业创业问题,又培育了国家战略需求的特色人才,充分体现了“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强技赋能,全家幸福”帮扶模式的社会价值。随着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化推进,美食文旅产业拉动的经济增长和带动就业创业的作用更为明显,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粤菜技艺”技能“扶智”与教育“扶志”的需求也会更突出,也必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六、真实故事

故事一:海来普铁的“创业之路”

海来普铁是来自凉山州美姑县的彝族小伙。2019年,他参加了顺德厨师学院的“粤菜师傅”培训班。在顺德学习期间,他不仅掌握了粤菜的烹饪技艺,还受到了顺德创业文化的感染。回到家乡后,他开了一家名为“思源生态农庄”的餐馆,主营粤菜。凭借精湛的厨艺和独特的菜品,他的餐馆生意红火,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海来普铁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发展和就业。

故事二:俄底洛则的“脱贫故事”

俄底洛则是凉山州金阳县的一名彝族女孩。在孔庆聪大师的指导下,她学习掌握了利用凉山食材进行粤菜制作的技艺,并开发出《顺德厨师学院版菜单》。2019年,她在家乡丙乙底村开了一家小饭店。她的饭店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的明星店铺。脱贫后的俄底洛则不忘乡亲,主动带动本村四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自家饭店对面开了一家小饭店,并为他们介绍顾客,助力更多人脱贫。2020年,俄底洛则荣获四川省凉山州脱贫攻坚先进个人。